推动产学研联姻,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合肥:培育自主创

2012-11-19 1331 人民日报 编辑:龚海鹏

世界首个规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国内第一台直写式光刻机、第一台4G基带芯片原型机……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在合肥诞生,在合肥产业化。

  2008年以来,合肥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1.6%,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6%。高新技术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3080亿元和802亿元,各增长1.9倍和1.5倍,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合肥培育创新城市灵魂上的不断探索。“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我们把自主创新当做城市的灵魂在培育,而它也成为合肥加速转型、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

  政府推动产学研联姻

  建立创新战略联盟

  对着手机,说出指令,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功能和信息,这是安徽科大讯飞(002230,股吧)公司的语音交互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便利。

  “政府推进的"产学研联姻"等支持政策,有力推动了讯飞的快速发展。”科大讯飞副总裁吴晓如感慨,“我们在中科大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社科院语言所都有联合实验室,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关系,共同攻坚克难,研发成果走向产业化由我们来整合,公司自主研发的许多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长期以来,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体制机制障碍一直是成果转化尤其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的一大“拦路虎”。

  为破解这一“拦路虎”,合肥市专门出台政策,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攻克制约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及时转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成果。

  在政府政策引导下,科大讯飞、江淮汽车(600418,股吧)、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合肥锻压集团等一大批企业与大学、研究所密切合作,以公司为核心依托,成立了关系紧密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抱团向高科技产业攻关。目前,已经成立新动力(310328,基金吧)能源、电动轿车、智能交通、特种装备制造、自动化装备、光机电一体化等14个产学研战略联盟。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推动社会协同创新

  如何建设更加完善、全面、立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合肥在探索的路上,逐渐走出了以政府搭台,推动全社会协同创新的道路。

  2007年,为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合肥专门建立了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中心”的任务是,通过整合社会科技资源,提供科技信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等服务,从而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中心”提供了找仪器、找企业、找成果、找专利、找资金、找项目、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等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至今已推出技术需求329项、科技成果1280项。2011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交易合同高达4431项,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网建成。

  2009年,合肥市启动了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为内容的“一中心三基地”建设,规划设计了“成果展示、成果交易、创新服务、科技中介、专业技术、创业辅导”6大功能。目前,“三基地”竣工面积达55万平方米,公共安全、语音技术、家电研究院、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量子通信等一批研发平台企业纷纷入驻。

  合肥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自主创新、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政策体系,协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介绍说,通过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建设集研发、转化、交易、服务为一体,功能集合、联通共享的区域创新平台,合肥市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创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激发了全社会的协同创新潜能。

  选择种子企业

  培育产业领头羊

  建好创新型城市,落脚点是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合肥市先后制定实施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高成长性企业百家培育工程》,围绕新兴产业,突出科技攻关,在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中,选择一批种子企业,按照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鼓励、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这批初具规模的企业“连跑带跳”,成长为各类产业中自主创新的领头羊。

  耕耘,就有收获。

  2011年,合肥新增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工大高科等国家创新型企业5家。全市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总量达到850家,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由2009年的90家迅速上升到197家。合肥还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73家、创新型企业198家,作为种子企业在培育。

  “我们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激励和培育分不开。”阳光电源(300274,股吧)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说。阳光电源从1997年以8万元资本由孵化器起步,2008年来,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44.7%,2011以年,阳光电源成功上市,被《福布斯》列为“2012年中国最具潜力上市公司”第九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加快建设企业研发平台。一系列政策的强力推动和真金白银的有效投入,让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活力迸发。

  “始终坚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合力叉车公司总经理杨安国说,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研发支撑体系,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大系列1700多种型号产品。

  2011年来,芯硕光刻、北斗导航、东芯通信、龙讯半导体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成功实施,江淮增程式纯电动汽车、三益江海世界最大功率潜水泵等一批创新产品在合肥问世。

  据统计,近年来,合肥新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59个、省级重点新产品147个、高新技术产品585个,实现产值1021亿元,增长35%。

  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到“十二五”末,合肥市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力争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增加值占GDP超过3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2020年,将合肥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重要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聚集中心,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魏宁海王者邀你一起炒股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