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发布首份负面清单

2014-07-17 612 中国经济新闻网 编辑:Alex

   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负面清单管理改革受到了全国不少地方的重视。7月17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公布其首份负面清单,当中涉及6个行业/产业、17个领域;在“特别管理措施”方面,包含《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69条、《内资准入负面清单》19条,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4+1”主导产业及其配套行业;而未列入清单的行业领域,则将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执行。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负面清单体现了面向未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以清单形式对在成都高新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项目进行集成公布,其依据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相关文件,同时结合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方向,逐条研究制定,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可行性。通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明晰内外资在成都高新区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探索破解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对促进投资便利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着积极意义。

   聚焦主导产业 出台首份负面清单

   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位居前列,是四川省、成都市改革发展创新的重要引擎。目前,成都高新区聚集各类企业5万余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截至2014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2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2家;1000多家外资企业在此落户。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与7月1日上海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4年修订)》相比,成都高新区首份负面清单包含的行业门类更少,清单“长度”也相应更短。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提出放宽市场准入等七方面工作任务,其中,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内容备受关注。业内解读,“负面清单”这项放宽市场准入的措施将在全国范围更快地推广。

   在大力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成都高新区出台负面清单如在弦之箭。7月17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201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和《内资准入负面清单(试行)》,针对其“三次创业”主导产业方向,集成公布了88条“特别管理措施”,外资和内资清单分别为69条、19条。其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包含50条限制投资措施、19条禁止投资措施。例如,模拟CRT黑白及彩色电视机、原料含有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濒危动植物药材的产品生产装置等项目均被列入禁止投资行列。

   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负面清单聚焦于其“三次创业”规划确定的“4+1”主导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7+2”产业重点领域(即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产业和金融、商务服务业)和相关配套产业。而未列入清单的行业领域,则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执行。

   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方面,对主导产业领域的特别管理措施主要集中在生物、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例如,对氯霉素等药物的生产进行限制投资;对银行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期货公司、法律咨询、市场调查、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公司等进行限制投资;对社会调查机构进行禁止投资。而对电子核心基础、生物医学工程、先进环保等领域,则暂无特别管理措施。

   内资准入负面清单方面,包含对12类生物医药项目的禁止投资措施,在下一代信息网络领域规定了对模拟CRT黑白及彩色电视机项目禁止投资。除此以外,对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金融、商务服务等领域均为暂无特别管理措施。

   据介绍,除涉及上述主导产业和产业重点领域,成都高新区负面清单还针对建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房地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等配套产业制订了相关限制投资和禁止投资的管理措施。

   “尽量减‘负’,聚焦主导产业。”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的依据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相关文件,同时结合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方向,逐条研究制定,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可行性。”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突破市场准入难题的一个重大制度创新,而实施这项改革的关键在于保证负面清单不能过长。因此,成都高新区在制订负面清单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从相关文件中梳理出88条准入规定,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上。

   “通过负面清单的引导,提升开放度,增加透明度,推动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推出负面清单的一个创新点,就是服务于“三次创业”,聚焦于主导产业,政府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之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出发点是产业,落脚点同样是产业”。

   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地方政府需进行个别调整的,可由省级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紧跟国家、省、市最新出台的政策和规定,学习和研究上海自贸区及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面不断作出探索和创新。”

   探索“三单”管理 准许清单年内出台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正探索实行“三单”管理模式,即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构建准入清晰、公平透明、监管有力的运行新机制,这是成都高新区负面清单改革的又一个创新点。

   据悉,在制订“负面清单”的同时,成都高新区积极推动“准许清单”的深化改革工作,除了清理出区本级权限的准许清单,还制定了公开、透明的行政权力运行标准和流程,同时,积极争取成都市、四川省和国家部委下放相关权限,并积极探索网上审批等行政审批方式改革。例如,对于行政审批业务,把准入资格条件格式化,把审批要求、前置条件罗列清楚,申请人只要严格按照审批标准的步骤要求办理,就应通过审批。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保留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518项。成都高新区法制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对以上事项进行梳理、规范,并将于年内公布其首份“准许清单”。

   在“监管清单”方面,成都高新区将重点研究制定建立健全事后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清单管理制度,让政府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移,切实做到监管有力,维护社会经营环境的公平和正义。

   “‘三单’管理模式将组成一个无缝衔接的管理体系。”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不突破国家、省、市的法律、法规、规章基础上改革创新,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就必须强调准许和监管的重要性。“‘负面’是解决门槛问题,‘准许’是解决程序问题,‘监管’是营造发展良好环境问题。通过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正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相关工作,《成都高新区2014年改革创新工作要点》已进入最后的修订阶段,其中,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并开展试点、建立国内首个“企业孵化大市场”、制订《成都高新区条例》等多项内容已被纳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