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今年46家企业摘牌 退市制走向常态化

2017-04-01 951 和讯网 编辑:Max

在挂牌公司不断增加的同时,今年一季度新三板也同时迎来了“摘牌潮”。
去年12月,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11000家。今年3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就已突破11000家,截止3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1023家。

  在挂牌公司不断增加的同时,今年一季度新三板也同时迎来了“摘牌潮”。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摘牌数量激增,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新三板已有47家公司摘牌退市,接近去年全年摘牌数量的56家,而去年前3月的摘牌家数为零。

  目前,摘牌可分为主动摘牌和被动摘牌。东北证券(000686,股吧)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认为,主动摘牌的公司里,一种是公司有其他的规划,比如IPO或者是被并购。这类公司通常质地优秀,有能力和自信去IPO或者是成为被并购的标的。同时,这也意味着优质企业的持续流失,对新三板市场而言是一个挑战。优质企业流失,说明新三板对其吸引力不够。解决好融资供给问题,提升流动性、交易活跃度,才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

  在今年摘牌的公司中,因转板成功而摘牌的有3家,分别是拓斯达、三星新材、光莆电子;因吸收合并退市的有4家,分别是三木智能、星城石墨、新媒诚品、金东唐。

  鉴于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始终保持增长。虽然与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大进大出不尽相同,保持一个合理的退市数量也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所应具备的。存在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正是新三板这几年高速扩容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业内人士预计,目前的新三板摘牌趋势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退市行为,如3月21日单日多家企业摘牌的场景可能不会再让人“大惊小怪”。

  与此同时,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证监会核发批文的速度逐渐加快。此消彼长之下企业主动“另谋高就”也是理所当然。另一种可能是企业没能在新三板很好地融资和发展,选择退市重新私有化。

  另一种摘牌的原因则是自身出了问题,不得不选择主动放弃挂牌。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形式的主动摘牌和强制摘牌存在相似之处。这一类型的企业数量更多,所占比例更大。

  付立春表示,自身出现问题公司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在诚信规范这些底线原则上出现问题,发生违规或违法行为;第二是公司经营不善,承受业绩压力,在这个年报披露的时间阶段更加容易选择离开。

  目前新三板一万多家企业良莠不齐,市场分化严重。2016年以来监管全面严格地规范了市场,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场的制度政策,提高挂牌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推进退市制度,未来新三板企业将从数量扩大升级为质量提高。2017年3月3日股转系统举办了会计师事务所挂牌公司年审业务培训会,此举尚属首次。

  此外,股转系统于2017年3月9日发布“关于举办2017年第一、二期挂牌公司董事会秘书资格考试的通知”,以规范挂牌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任职及资格管理,切实提升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水平。随着监管在不断加强,新三板市场将最终实现以量取胜到质的飞跃的核心转变,部分相对较差企业会逐渐淘汰,未来主动申请摘牌或是被动被摘牌的企业还会增多。新三板企业流转加速、优胜劣汰,结果是整个市场质量的提高。与之相对应,新三板参与者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状况也有望改善。

  “从制度政策的角度出发,新三板退市制度应尽快得到完善和落实。既是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有助于企业主动摘牌程序的规范化。对于准注册制的新三板市场,退出和进入同样重要。”付立春称,成熟的退市制度能够迫使这个市场中不合格的企业出局,避免无限制地膨胀扩大,为“新鲜血液”保留容纳空间,使得市场在维持一定规模的同时保证内部成分的流动性,充分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总体来说,付立春认为,新三板“摘牌潮”现象的背后,既有来自主板市场传递的阶段性趋势,而更大程度上是退市制度在走向常态化的必然结果。这既对现有市场提出了某种挑战,也是向着未来市场进行调整和再配置。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