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2018-07-30
722
来自网络,MYJ
随着法槌落下,达索公司诉上海某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一案尘埃落定。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505万元。这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来,判处赔偿金最高的一起案例。
巨额赔偿背后,彰显的是上海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日前发布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重拳出击严惩恶意侵权
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适用侵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定,这是“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提出的要求。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知识产权法院之一,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从成立到今年6月底,已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561件,审结5849件。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长期存在举证难、赔偿低等难题,导致企业维权成本居高不下。积极开展诉讼保全,是我们破题的一项尝试。三年来,知识产权法院共依法裁定支持各类诉讼保全638件,其中诉前保全79件、诉中保全559件,为案件的有效审理和纠纷化解打下坚实基础。
在一起欧特克公司等提起的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中,依据诉前证据保全中所固定的证据,各方当事人明确了侵权软件版本、数量等基本事实,并表示愿意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最终在法庭的主持下,当事人达成了总价为580万元的“赔偿+软件正版化”的和解协议。
除此之外,法院还注重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行为从严从重惩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上诉的一起侵害商标权案,一审法院判决被告赔偿8万元。知识产权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作为侵权的源头,应承担更重的责任,故在二审中根据查明的具体事实及侵权规模,大幅提高了赔偿数额,有效弥补了企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