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2019-10-29
1311
编辑:sam 来源:网络
(原标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对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参与起草了《意见》,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任福君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和重托,全面贯彻《意见》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A 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厚植人才基础 “《意见》的正式发布,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高度重视。” 任福君指出,《意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将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厚植人才基础。 他说,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途上,我国比以往更迫切需要科技工作者秉承国家使命、人民情怀、引领潮流、大力协同、化育新人的精神气质,爆发出更强大的时代感召力和引领力。另一方面,出现了《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和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说明我国科技界还存在着浮夸浮躁、弄虚作假、拜金主义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正向引领的政策导向已是当务之急。 他指出,《意见》的出台,就是要筑牢科技界共同思想基础,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引导他们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把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更加昂扬自信的风貌走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同时,通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舆论氛围,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 B 希望深圳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核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任福君认为,要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科研生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生态是科技强国的第一土壤,文化是人文精神的第一表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国家竞争力之争,究其根本是国家之间的创新生态与创新文化之争。我国进入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将直接决定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位势。” 为此,他建议要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引领创新文化体系建设;普及创新文化意识,激发全民创新活力;遵循科技人才发展规律,形成分类评价标准和多元化评价方式;从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完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政策等方面着手,努力建设全社会支持创新的良好创新生态。 同时,他特别指出,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文化则是“地缘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的关键渠道。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努力打造适合国情、体现科学价值和科学发展规律的社会环境,在实践中探索与创新契合的深圳特质和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创新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要为科研人员创造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通过创新文化的建设,真正形成尊重人才、见贤思齐、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局面。 他建议深圳,一是减少行政化管理,发挥科研单位自主权;二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改革科研经费的制度安排;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保障科研人员利益;四是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激发创新积极性;五是完善青年人才发展机制,推动科研团队建设。 C 深圳应全面贯彻《意见》精神,着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任福君表示,希望深圳全面贯彻《意见》精神,并着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积极优化创新环境,不断抢抓观念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机遇与红利。 “深圳加快建设两个‘中心’,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核心支撑,是引领科学发现和国际重大前沿技术突破的新引擎,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新载体。”他认为,加快建设这两个“中心”,要聚焦优势领域,集成大湾区一流创新资源,着力在科技前沿以及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上攻坚克难,在世界科技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领跑或并行。要强化协同创新效应,依托深圳,充分利用好粤、港、澳的创新资源协调联动,更好地发挥体制优势,把大湾区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要强化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流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发展中不断强化自身战略定位。 他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探索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新模式新机制,把汇聚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团队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坚持尖端引领,加大国际一流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强化高端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着力形成人才领先发展的格局,从而建成代表我国领先科技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聚集高地。 为此,他建议深圳一是加强宏观战略研究,强化对国际科学前沿重点领域和方向的前瞻布局。集中深圳优势创新力量攻克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二是创新科研协作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建设和支持科研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建设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实验室为契机探索科研管理机构改革。探索创新在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领域实施更长周期的支持机制。四是发挥好深圳开放优势,鼓励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在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中央赋予深圳的新历史使命。”他说,“希望深圳勇于担当,大胆突破创新,在这一进程中,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