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第一个承诺净零排放时间的碳排放大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20-09-29 1266 r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说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五年前的中美领导人北京峰会,中美曾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联合声明。当时美国承诺2025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将美国2020年后的二氧化碳减排速度将提高一倍;中方则提出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习近平的此次讲话,将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注意不再是2030左右)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

广泛的科学共识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学角度看,我们需要衡量减排所需要的成本和升温所带来的损害,选择一个最优的排放水平。

《巴黎协定》的最主要共识就是争取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1.5℃和2℃目标的数字选取多少有一些随意,但是绝大多数的分析形成的共识是,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在1.5℃或2℃的水平上,造成的损失极大概率会远大于减排的成本。为了避免最严重的气候影响,人类应该争取1.5℃以内的升温水平。

当前气温相对于1880年工业革命前水平已经上升了1 ℃左右,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是否达峰仍未确定。

去年IPCC发表的1.5度报告指出,想要实现1.5度目标,全球必须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想要实现2度目标,必须要在207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

考虑净零排放,是因为有一些碳排放是很难减少的,比如水泥的生产排放、航空燃油排放等。这时可以用一些负排放技术,比如植被恢复、大气二氧化碳捕捉等,去抵消无法减少的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负排放,才可以将气温升幅稳定住在1.5℃或2℃的水平上。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