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浙江在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3%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身在水乡无水吃,土壤污染严重,近海岸赤潮频发,浙江遭遇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河穿越长汀全县,在历史上汀江两岸山清水秀、森林茂密。但由于清末以后连年内战,长汀多次成为战场,再加上人口增长,无度砍伐,山林渐渐遭到毁灭性破坏。上世纪40年代,这里的水土流失就已经相当严重。1985年有过统计:长汀县有146.2万亩土地水土流失,占全县面积的31.5%。最为严重的地区,在夏天阳光直射下,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被当地人称作“火焰山”。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独特的水源涵养林是甘肃河西五市及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是探矿采矿、旅游开发等活动一度使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奇迹般地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创造了现代化工业文明。
但是,山秃了,水臭了,空气污浊了……伴随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的发展之痛。
上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创立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演变必然经历一个阶段:在经济起飞时,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历史的事实,也在佐证这个理论。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出现了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 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迅猛,但随后洛杉矶等多个城市相继陷入空气污染的困扰;1930年冬天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的烟雾事件,导致一周内60多人死亡,成为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二战后,日本工业飞速发展,经济迅速崛起,但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
100多年前,恩格斯曾向全人类提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脚步。翻开新中国各时期党的文献,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态文明的思想一直贯穿始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认识到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这一时期,环保工作被政府提上日程,相继提出一系列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提到了我国基本国策的高度,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开展环境保护立法工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初具规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并积极付诸实践,其核心思想便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如何兼得?这个时代之问摆在了中国面前。
找准方向 “两山论”历史性登场
“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1985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便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有了深入思考。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1996年至2001年曾五下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大力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
2005年8月15日下午,立秋刚过,头顶烈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了余村,在村里简陋的会议室里,听取当地镇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汇报。
从2003年起,余村人痛下决心,3年间相继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开始发展休闲旅游,从“卖石头”转为“卖风景”。余村集体经济转型的“小切口”投射出了时代发展的“大问题”。
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几天后,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写道:“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2006年,习近平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深化“两山论”,深刻阐述了“两山”之间内在关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论”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日臻丰富完善,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
2013年,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5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写进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一中央文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2017年,“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两山论”已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论”作为六项重要原则之一,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源自于习近平长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两山论”不断深化,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