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如何避免掉入“漂绿”陷阱?(续)
2020-12-30
739
gjys004
如何避免落入“漂绿”陷阱?
主张对环境的承诺和实际上坚持“绿色”做法是两回事,那品牌主该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平衡,避免落入“漂绿”陷阱?
项目层面
1.与企业业务或者目标消费群体有联系
进行项目策划时,项目本身应与业务相联系,又或者与TA的生活与工作有所关联。与企业业务脱节的CSR项目容易遭到公众以及相关机构组织的质疑。
就在今年年初,口腔护理品牌高露洁花费五年时间推出一种经过素食主义者认证的牙膏:Smile for Good。这款牙膏的成分99.7%都为纯天然的,且已获得素食主义者协会的认证(大多数牙膏都含有用动物脂肪制成的甘油)。另外,该牙膏管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与制造牛奶盒时使用的塑料相似,能减少更多的环境足迹。
宝洁、可口可乐等公司也都在围绕自身业务开展可持续项目,而在中国,企业更倾向于捐赠或者扶贫的项目,并未与自身业务联系起来,这不仅会降低项目的影响力,也更易引起公众对项目执行力的质疑。
2.争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支持
仅仅靠市场营销人员去策划一些CSR项目,往往会让项目看起来不够成熟与专业。特别是对于没有CSR项目经验的工作人员,他们已经适应于日常宣传的力度,对于CSR项目的宣传来说可能过于用力,以至于让项目走向“漂绿”。这时候与相关的权威第三方组织联系并保持适量的沟通,可以减少这一问题并能在后期宣传上增加公众信任度。
当然,如果你认为现阶段你的品牌还不能独自做好可持续性项目,也不妨与一些环保产业合作。去年,宝洁与Terracycle合作,让旗下十一个品牌加入Loop项目,在该项目中,产品以可重复使用的容器承装送到客户家门口,可以回收清洗并重新填充使用,为塑料污染减负。
3. 让公众成为项目的一份子
策划相关活动时,让公众参与到活动中的一环,不仅能增加项目的公信力也能更好地推广项目。这也是为什么蚂蚁森林的项目到今天都还能让众人频频提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通过蚂蚁森林可以将在虚拟网络里的行为落实到现实行为,为环境改变贡献自己一份力,简单且有意义。在做相似事情的平台还有Forest APP,用户可以通过在此APP中专注的时长(专注时长通过锁屏进行虚拟种树获取)换取真树的种植(种植执行方面有相应的合作组织:Tree for the Future,封顶5棵),这一方式也为其带来了一部分的用户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