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碳市场约束互联网巨头碳排放

2021-02-18 931 r

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一直贴着“高端”、“前沿”的标签,与钢铁、水泥、造纸等制造大气污染与水污染的重工业相比,往往被认为是清洁产业。互联网“云存储”、“云计算”等业务在其广告宣传中也常与“蓝天白云”相关联。

然而,互联网这朵“云”并不清洁。以互联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为例,据绿色和平与华北电力大学 2019 年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碳排放量达到9855万吨,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碳排放将达到1.63亿吨。可以说,剧增的用电量与碳排放是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隐形杠杆”。

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陆续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承诺:2030年碳达峰,届时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2060年实现碳中和,排放量与减排量互相抵消,二氧化碳零排放。

虽然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目前的碳排放行业结构中尚排不进前十名,但按其过去的增速,很快就将位列排放大户。

国际可持续发展权威刊物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年发表过一篇详尽研究报告,文中指出,若不加以控制,到2040年,全球ICT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从2007年的1%-1.6%增长到14%以上。

中美是全球互联网产业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美国的主要科技公司均已公布了自己的减碳目标,其中谷歌自2007年起至今一直保持碳中和。中国的科技巨头中,只有腾讯在今年1月12日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但该规划是非约束性的,尚无时间表和实现路径。

如何约束互联网科技行业快速增长的碳排放?相比企业自律,碳市场是一个更有效的工具。

将高科技行业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

实现气候目标和减排工作的一个基本路径是将企业经济行为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纳入到成本范畴,即通过碳定价政策倒逼产业低碳转型。

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全球已经有61项碳定价机制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中,其中31项关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30项关于碳税体系,共覆盖12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22%。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