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资源型城市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2021-09-13
906
gjys004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提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将开启中国以碳达峰、碳中和驱动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和科技创新系统全面向绿色转型的新时代。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能源系统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体系的净零排放甚至负排放。资源型城市,因其传统产业基本为高碳排放产业,面临更大的碳排放达峰压力。
如何加快突围、实现转型发展,这是每一个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作为“江南煤都”,现已形成以煤、电、钢、材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但依然面临着转型困境。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制造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不到1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能力差距较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0.9%,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6%。
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要想补齐工业短板、完成转型升级、实现碳排放达峰,基础在制造业,出路还在制造业。要推动制造业实现大提升、大突破,促进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转变,这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附加值的现实路径。
资源型城市要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向高科技、高质量、高增值、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转型,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升级。
要强化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组织领导体系,整合政策资源。同时,根据当地实际,选准几个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链推进机制,构建融合发展产业链谱系和路径,推动制造业和服务迈向价值链高端。
要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的理念,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储备、开工、投产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加快抢抓后疫情时代产业转移机遇,立足主导产业,千方百计把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引进来。要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化优势显著的“单项冠军”企业。
要突出“亩均论英雄”导向,推动制造业布局园区化、园区产业集聚化、产业项目高端化;聚焦首位产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向开发区集聚,推动开发区形成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
要树立支持制造业的鲜明导向。如支持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基地建设,对创新成果给予奖励,支持品牌建设,支持绿色发展。提供要素支撑,对鼓励类制造业项目,给予更大优惠支持。落实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等。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