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升级

2022-02-07 638 gjys004

    国家推动“专精特新”的战略目标与标准界定

    方建儒: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到2022年1月,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达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8家,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了制造强国、智能制造的发展。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2年,通过中央财政重点支持5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带动上万家中小企业成为国家级“小巨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工信部将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与培育办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与培育办法等,其标准界定突出专业性和创新性,如发展成长性、细分市场占有率等,在核心零部件、基础关键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方面有所突破。

    于龙义:国家强盛,制造业是根本。国家推动“专精特新”将激发中小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使中小企业持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刘皖南:“专精特新”的标准界定,侧重技术优良、交付期短、背景深厚等方面,其中,50%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一半以上,60%企业集中在基础领域,70%企业从事本行业十年以上,80%企业在省份排名前列,90%企业集中在制造业。

    张煜:“专精特新”的特征包括:聚焦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毛利率高于获客成本;品类强势且具有独家技术,外行不易进入;不依赖特定资源,具有规模化市场优势。

    杨继伟:“专”集中体现为专项技术和工艺,专注主业和产品,持续研发创新。注重与用户的研发协同设计,注重研发管理全过程,积极推进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成本优化创新和智能化创新。

    传统中小企业转型“专精特新”的主要瓶颈与核心问题

    方建儒:从外部环境看,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资金密度大,有针对性扶持力度需加强。本地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对当地传统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属地化合作有待提高。从内部治理看,传统中小企业要做好定位并及时调整战略,尤其在专业专注和精细化管理方面有待改善。

    孙士卫:一是企业法人思想保守。企业法人过于谨慎、保守经营,对外宣传不够。二是创新人才不足。企业培养人才力度有限,人才短板成为制约传统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瓶颈。三是融资难。企业对融资平台认知有限,资产评估、抵押、到期还款有很大障碍。四是产品创新协作有限。产品带动力不强,创新协作和配套能力不足。五是数字化改造不够。企业数字化改造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六是政策支持有待加强。政策灵活性不足,奖励措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于龙义:一是经营效益持续下降。传统中小企业转型意愿强烈,但囿于技术、工艺和市场趋于成熟,转型较为困难。尤其是经营效益持续下降,成为制约转型发展的核心瓶颈。二是经营者思维固化。企业经营者热衷短期利润,不愿对核心技术长期积累。三是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型人才紧缺,缺乏与高校、研发机构合作,新技术跟不上新产品需求。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有限。知识产权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商业机密意识面临挑战。五是制造成本高。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张煜:未来,以技术换市场,将会淘汰一批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传统中小企业要么淘汰出局,要么转型升级,成为不同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为此,地区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鼓励“一帮一”模式,加快“专精特新”梯队建设。

    传统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转型路径与发展方向

    方建儒:一是突破产业链配套依赖性。传统中小企业业务单一、增长困难。应保持技术专注并向深度延伸,突破单一市场的局限,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二是突破传统资本观念。部分传统家族企业应引入更多资本和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将优势进一步放大。三是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通过绿色低碳和智能生产,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动能。四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积极参与研发,不断提升高精尖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于龙义:一是强化梯度培育。建立区、市、省、国家“专精特新”培育库,加强指导、优化升级。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技术、人才、数据等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并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做好精准服务。尤其要强化差别化融资服务,做好优质企业优质资源的培育工作。四是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五是企业苦练内功。强化研发投入、精细管理和数字化转型。

    胡剑锋:一是专注。企业家要有专注精神。市场中有很多机会和诱惑,能否抵挡短期利益,长期专注某一领域,成为“专精特新”的关键所在。二是视野。企业家要有视野,而视野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技术和竞争对手,要具前瞻性,瞄准、跟随和超越国内外最先进的竞争者。三是创新。持续投入研发和改进,做到独有、独到才有竞争力,若其他业务都有、都拓展,则分散精力、扼杀“专精特新”。四是市场。注重市场推广和曝光,获得更多要素的投入和支持。

    张煜:一是选好方向。这是传统中小企业优化升级的判断标准。二是快速试错。根据市场数据动态变化,进行快速调整和迭代。三是现金流稳定。企业确保开源节流,实现现金流稳定性。四是企业文化。企业要有使命、愿景和共同的价值观,注重团队作战。五是市场验证。创新必须来自市场主体的反馈,擅于聆听资本和客户的声音。六是人才战略。充分授权、用人所长。七是保持节奏。作为连续创业者,把握好优化升级的节奏。

    李占兰:从外部环境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传统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注重政策的公平性和平衡性,高度重视“专精特新”梯度建设。

    刘皖南:从内部环境看,强化团队建设,团队成员要有拼搏精神,效率高、综合能力强。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业绩突出。

    杨国兴:从细分行业看,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聚焦性。充分发挥研发人员自主决策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舍得人才投入、管理投入和分权放权,根据客户需求确定研发方案,快速迭代,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

来源:大连日报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