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定位新要求,梯次衔接规划创新路径

2022-05-05 554 gjys004

“重点任务”章节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鼓励创新的细分技术领域,是能源领域技术创新的“实施方案”。在架构框架上,《规划》延续了“十二五”和“十三五”技术创新规划,按照“三个一批”实施路径,以集中攻关、示范试验、推广应用三个层次为科研成果转化维度部署重点任务,按照“两个节点”时间轴,以2025年、2030年为时间衡量维度,制定各领域技术发展路线图并预测技术发展阶段。

一是鼓励绿色低碳“潜力股”技术开展集中攻关研究。针对契合我国能源转型方向但距离工程示范还有一定阶段的创新技术,“集中攻关一批”重点任务鼓励开展科研攻关。从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潜力的角度出发,《规划》布局了新型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化学储能、生物航空及交通运输燃料、水/干热型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高效波浪能转换等技术的集中攻关;从多元化构建氢能应用体系的角度出发,《规划》布局了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等前沿氢气制备技术、液氢储运技术的集中攻关;从加快战略性、前瞻性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技术储备的角度出发,《规划》布局了高精度预测新能源功率、新能源并网主动支撑技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规划运行、新型电力电子装备的集中攻关;从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角度出发,《规划》布局了针对电网削峰填谷、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增强电网调频、平滑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以及容量备用等多元化应用场景的集中攻关。此外,《规划》针对第四代核电技术、非常规油气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燃气轮机技术、能源领域智能化智慧化技术等均提出了明确的集中攻关任务。

二是依托示范试验,开展“临门一脚”技术工程验证。针对“十四五”时期有望进入工程示范阶段且属于支撑双碳战略迫切需要的创新技术,“示范试验一批”鼓励开展工程示范验证。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多元化利用是降低碳排放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规划》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品类均布局了开发利用示范试验工程;“十四五”是氢能从示范试验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也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探索的窗口期,《规划》从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不同的环节均布局了示范试验工程;鉴于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一体化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路径,《规划》布局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示范试验;在储能技术方面,《规划》鼓励“十四五”期间进行规模化、多应用场景的示范试验。此外,《规划》还在核电、油气、煤炭、煤电、能源智慧化领域均布局了一定数量的示范试验重点任务。

三是推动成熟可靠的先进能源技术走向市场推广应用。“应用推广一批”主要针对已经具备一定成熟度和经济性、但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应用及鼓励创新升级的能源技术。在双碳战略下,我国仍需保留一定容量的火电机组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火电灵活调节能力是保障清洁能源消纳、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的重要路径,是未来火电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规划》提出了因地制宜应用推广低压缸零出力、加装蓄热装置、火-储联合调频等火电灵活性提升改造技术,正是统筹考虑了火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火电机组由主体性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变。

四、多措并举保障落实,充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规划》的保障措施主要聚焦在四条主线。一是以协同创新为主线。在行政主管层面,建立国家与地方、能源与科技等不同管理层级和不同管理口径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在实施主体层面,一方面,按照“揭榜挂帅”原则鼓励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联合体,鼓励产、学、研、用各环节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十四五”期间,依托能源优势企业围绕重点科技创新领域设立一批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继续优化完善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的运行、管理和评估机制。

二是以成果转化为主线。《规划》重点任务将按照“攻关有主体、落地有项目、进度可追踪”的落实原则进行跟踪评估,以能源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作为配合《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凡有必用”的原则推进示范应用。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将研究建立能源产业技术装备推广指导目录,推广先进能源技术装备。

三是以企业为主线。能源央企在推动我国能源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发挥领军带头作用,是我国重大能源创新工程实施的主导者。《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能源领域中央企业技术装备短板攻关主力军、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推动各领域优势企业强强联合,突破制约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以资金支持为主线。《规划》提出,一方面将进一步争取支持各类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以《规划》重点任务为导向,引导企业创新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参与能源行业各环节科技创新。

此外,《规划》还在技术标准、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我们应当以《规划》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要求和重点任务部署开展能源创新工作,以科技创新支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