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ESG怎么干?
2023-11-06
460
ESG指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是针对企业的一种新型评价方式,也是一种新型投资方式(绿色投资),更是企业对接国际的“通用语言”。
ESG在中国的出现,一方面是有内部动力,即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ESG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是有外部压力,即要与国际规则接轨,这也成为不少企业“走出去”的必备条件。
当前,我国ESG政策也正逐步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将“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局”分拆,专门成立“社会责任局”,指导央企开展ESG有关工作;证监会将ESG信息纳入《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国证ESG评价方法》。
在ESG的推广应用方面,一方面需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有专门的评价机构。
关于社会和公司治理,其环境技术含量高,相关标准也较统一。
但中国具有特殊的国情。比如社会责任方面,脱贫攻坚要求企业特别是国企应承担特定责任,以及公平竞争领域的政府补贴;再如公司治理方面,党的建设有别于国外企业。
因此,迄今为止,尚未有国际机构设计出针对中国大陆地区企业的ESG指标。
鉴此,福卡智库决策咨询中心课题组近日就“中国式ESG怎么干”展开了研讨。
研讨中提出,中国式ESG势必是国际通行标准和常用体系的最大公约数,但同时需要融入中国国情。
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环境方面(有毒废弃物、碳排放、循环利用等)基本上可无缝接轨;
社会责任方面,在产品责任、劳动者权益保护、商业伦理与诚信等方面可绝大部分接轨,同时融入功能性甚至政治性任务等内容;
治理方面,在治理架构(三会关系)、利益相关方权益、管理层薪酬等方面亦可绝大部分接轨,同时融入党建等内容。
本次研讨还强调,中国企业要有ESG的两个版本:国内版与国际版。国内版吻合国内监管需要,国际版符合世界市场需要。
相应地,中国要不断完善中国式的ESG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