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和利润增长并不矛盾

2012-02-28 974 21世纪网 编辑sam

核心提示:的确,从欧洲2月的极寒天气到“世界之巅”冰川的加速融化,人类无时无刻都在“品尝”着由过去不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果实”。幸运的是,人类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了。

 

“蓝色海洋、柔和的阳光、金色的沙滩,大自然赐予了人类太多美好的事物。但大自然已经显得筋疲力尽了,人类‘反哺’地球的新时代已经来临。”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首席代表Jim Gradovill(关德辉)刚抵达三亚时对本报记者说。

的确,从欧洲2月的极寒天气到“世界之巅”冰川的加速融化,人类无时无刻都在“品尝”着由过去不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果实”。幸运的是,人类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了。

一方面,国际气候谈判始终能够在每年会议最后关头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作为减排“主力军”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在下一轮“经济抢跑赛”中的作用。

“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实施者,就像‘细胞’一样影响着整个‘气候基因’,因此企业应当争做节能减排先锋,降低‘气候基因’突变的可能性。”Jim Gradovill对本报记者说。

但事实上,仍有很多企业也担心节能减排所带来的成本的增加,由此而影响企业利润的增长。

Jim Gradovill作为WWF的中国区首席代表一直关心着企业的绿色成长之路,这也与他之前多年的政治和商业工作背景有关。

他告诉记者,其实节能减排和利润增长并不矛盾,只是短期和长期的问题。“绿色经济”效益并不会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绿金’必定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WWF碳减排先锋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我们愿意联手企业一起打消顾虑,迎接下一轮的经济增长点。

碳减排先锋行动是WWF与业界领先企业间的一种前沿合作项目,合作目标是促进企业自愿实施进一步的能源节约及CO2减排行动。

28家跨国企业加入自愿碳减排计划

《21世纪》:近年来,WWF越来越关注企业的节能减排。那么作为一家致力于保护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NGO,为什么要关注商业领域的碳减排呢?你认为和公司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Jim Gradovill: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

2006年,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又首次将环境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其发布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更是把“低碳经济”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因此,这使得我们看到了未来是属于低碳的。

正是如此,我们目前开展了碳减排先锋计划来帮助企业节能减排。我们的初衷就是激发企业去思考环境与商业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处在低碳经济转型的前沿。WWF愿意和企业一道去节能减排,最终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稳“着陆”。

另外,通过和企业合作,可以促成一个节能减排商业网络的形成,其意义就在于给更多的企业提供一个分享节能减排经验的平台。

《21世纪》:WWF和企业合作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帮助企业碳减排呢?选择合作方的标准是什么?已经有哪些行业参与了自愿减排项目?

Jim Gradovill:WWF和企业合作关系完全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

首先企业要有碳减排的意愿,在此基础上和WWF签定碳减排意向书;然后再由独立第三方对企业进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碳减排目标;接下来则是由第三方专家对减排企业进行监督,并保证企业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WWF只是给企业提供一个平台,提供计划和策略帮助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没有一些强制性措施。如果企业达不到制定的减排目标,并不会面临一些惩罚性措施。

我们按企业减排自愿性强度选出一些行业里面的领头企业,然后双方再进行合作。我们希望他们通过努力成为各行业碳减排的模范,促进各行业的碳减排发展。其实,这也是我们重要的选择标准。

目前总共有28个跨国企业参与了碳减排先锋计划,其中涉及12个行业包括水泥、钢铁、汽车制造、建筑、零售、造纸、酒店、IT、医疗保健、通信、物流和电子等。

《21世纪》: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消耗、高排放的大国来讲,就碳减排而言,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那么,目前和中国企业合作的怎么样呢?

Jim Gradovill:目前在中国尚没有正式合作对象。不过近期已经与中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开展了接触工作,其中包括了金融业和ICT等行业。但真正污染环境的碳排放大户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并没有参与到合作中。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在中国有所突破的地方。

中国“十二五”属低碳时代

《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因此政府制订了中国低碳道路。你怎么看中国的低碳发展?

Jim Gradovill: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积极的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二五”计划中,中国提出了能源和碳排放强度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必定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良好时机,确定的大方向、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以及政府的强执行力都是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最好的动力。与欧洲国家相比,这是中国的优势。

由于欧债危机,欧洲当前解决的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和欧元救市问题。因此,欧洲各国政府近来大力削减新能源发展的资金,欧洲各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值得质疑。

《21世纪》:您认为在中国企业节能减排有什么困难?

Jim Gradovill:一方面,中国企业环保意识是非常弱的,并且“短视”节能减排的作用。企业担心的是前期投入成本的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后期的“绿色”盈利。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国并不很健全,在法律上并没有给企业一个约束。第三,企业节能减排的运作并不透明。国家层面虽然有一个大的计划和目标,但指标分配到企业后,谁来监督企业的节能减排的实施,企业究竟排放量是多少,实施效果又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您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Jim Gradovill: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大污染排放国,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下狠功夫。第一,中国应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有效性利用,以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第二,应该进一步开放市场,并且建立好一套良好的配套措施比如环境监督体系。第三,让企业节能减排透明化。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