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仙:科学严谨推进节能标准建设

2012-09-13 869 中国节能服务网 编辑:sam

  当记者如约赶到北京知春路4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标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李爱仙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接一个来自工信部的咨询电话,李爱仙示意记者先坐下,接完电话后,为记者倒上一杯水,然后认真地看记者递上的采访提纲。

  李爱仙是标院的副院长、总工程师,长期从事资源与环境标准化工作,与节能减排联系得十分紧密,这也是记者希望采访她的原因。

  “你在采访提纲的引言中,对于标准的描述已经很到位了,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而已。”李爱仙谦虚地说,即而,采访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展开。

  标准制定意义重大

  “我国节能减排压力很大,为了兑现国内国际承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要有相关标准作为支撑。”李爱仙开门见山。

  众所周知,“十一五”期间,我国基本实现了节能目标,但出现了前松后紧、拉闸限电等情况。“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与2010年相比,到201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1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0%以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的目标。

  虽然有“十一五”节能减排打下的良好基础,但由于许多政策已经实施,先进技术已大面积推广,政策及技术节能空间相对变小等因素的存在,“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不容乐观。为了有效支撑国家节能减排工作,标院资环分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李爱仙介绍,标院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开始从事节能标准制定工作,30多年的持续努力,使中国节能标准的制定走上了更加科学严谨的道路,也正是这份努力,以及标准日益重要的作用,促使2008年新版《节能法》明确了标准的法律地位,强化了节能标准的基础支撑作用,细化了节能标准的属性、分类及其管理监督等内容,为节能标准的深入进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时至今日,我国已发布节能国家标准190余项。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共组织制修订了节能标准130多项,其中,首次发布了27项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了33项强制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制修订了58项包括综合能耗计算和能源计量等基础标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在用耗能设备节能监测、经济运行标准等,在节能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类强制性标准更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李爱仙强调说。

  记者在企业走访中了解到,有关标准对于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家民营的轮胎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节能对企业而言就是节钱,但没有标准我们便不知如何下手,所以节能标准的出台,对于企业发展是个极其重要的抓手。”“从节能改造项目前期的能源计量,到监测,到最终的核算,没有一处能离得开标准。”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史晓云这样对记者讲。

  “十二五”再上层楼

  “在我们工作中也常能听到上述言论,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信心与动力之一。”李爱仙停了一下接着说:“虽然我国在节能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总体而言,节能标准在全面满足政府及市场需求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

  据记者了解,有些技术指标迁就“市场多数”,尚不够先进;标准研制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市场检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创新及实验验证能力不足;节能标准分散、个别的研究状态等问题仍然存在于我国相关标准制定的过程中。

  记者没有追问我国节能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因为我国有生产力尚不够发达,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是我国的国情,而记者更关心的是“面对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有何规划?”

  “我们必须以客观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当下和未来,面对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李爱仙边说边开始详细介绍他们“十二五”将要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加大重点领域节能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进一步健全中国节能标准体系;开展节能标准数据平台建设和标准研制方法研究等基础工作,提高节能标准化工作能力;开展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后评估研究;组织重点国标标准研制,争取国际话语权主动地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节能标准的国际协调和统一。

  “这几项重点工作的确立,与我国国情及节能标准化工作的进展相吻合。”李爱仙边提醒记者喝水边说,目前我国有火力发电、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建材、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十大重点耗能行业,他们的耗能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左右,所以针对这些行业,制修订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而全面、准确的能效/能耗数据是制定科学节能标准的重要基础。所以及时组织开展节能标准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完整、及时更新的节能标准数据信息系统,增强标准研究、制订和效果评估所需数据的获取能力;在国内外对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节能标准研制分析方法优化研究,提高标准研究水平和制修订能力,增强节能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后评估研究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记者插话进来。这项工作,是对其运行进行全面评价,对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系统分析,将决策初期效果与实施后的实际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综合的对比考核,对实施产生的经济、社会和节能等方面的效益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估。开展后评估研究有助于确定标准、标识实施的效率和有效性,揭示实施过程中潜在的薄弱环节,为适时修订标准、标识提供技术依据。李爱仙一板一眼地说。

  积极主导国际节能标准化进程

  “您刚才还谈到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其实,参与节能工作的人,多多少少对某一领域的国际标准都有所了解,比如建筑领域的LEED标准等,我国参与了哪些国际合作的呢?”记者再次抛出感兴趣的问题。

  “我国的标准是成体系的,国外的标准则呈出星罗棋布的态势。”李爱仙介绍说,比如美国的节能标准,有国家授权某一组织发布的国家标准,这就类似于我国的国家标准;也是各洲以地方法律形式明确的地方节能标准,这就像我国的地方标准,也有行业组织定立的学协会标准,像我国的行业标准,但他们没有像我国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这样的政府机构。

  之所以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是因为节能标准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许多国际组织在促进节能领域的国际间合作,推动能效标准等节能标准的全球一致化进程,以消除潜在的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是机电产品的生产大国,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因此通过积极参与甚至主导能效标准的国际协调活动,促进能效标准的国际协调和统一,将及时掌握国际动向,最大限度地考虑我国产品发展状况,保护我国机电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据李爱仙介绍,“十一五”期间,标院参与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化项目委员会(ISO/PC242),资环分院专家担任副主席和工作组联合秘书,实现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大突破。2011年9月,由资环分院研究提出的“节能量”新技术委员会提案获得通过,新的节能量技术委员会(ISO/TC 257)成立。经国家标准委批准,资环分院承担该TC秘书处工作。同时,由资环分院提出的《项目节能量测量、计算和验证技术通则》国际标准提案获得通过,成为首例由我国独立牵头制定的节能领域国际标准。至此,在ISO仅有的两个节能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中国均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职务,有效地扩大中国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影响,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节能领域的话语权。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